时间:2023-08-01 阅读数:0 作者:高中部
教育是一场温暖的修行。因为热爱,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平凡工作中潜心坚守,是每一位师者最可贵的品质。一路辛勤耕耘,一路收获成长,有辛酸、有喜悦,有诸多说不完的故事。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如同一盏盏明灯,点亮莘莘学子成长之路的方向。
故事的背后,是北外新华人的教育智慧与匠心。在他们的身上,我们感受到生生不息的教育力量。迎接新学年,步入新起点,让我们一起重温那些温暖的育人故事,积蓄力量,笃志前行!
用智慧引领学生成长
高中部英语教师 代永志
从教多年,深感教育是一项需要智慧的系统工程。一个班级,几十名学生各有各的特点,要培养好这些学生,就必须从心出发,充分挖掘他们的内在潜力,努力全面培养他们各方面的能力,才能使他们成长为适应时代要求的各类人才。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也慢慢积累了一些经验感悟。
有一天,自习课我刚走到教室门口,就听到里面有争吵声,伴随有学生的惊呼声,还有同学们的劝阻声。我立刻意识到出事儿了,于是我紧走几步推开门进教室。看到我的出现,班里马上安静了下来,两个正在扭打的两个学生也立刻停下了,但双方都怒目相对,一副势不两立的样子,其他同学都在等着看我如何处置他们。此时已经上课了,我意识到当面批评教育他们,会影响到别的同学学习,也不一定能妥善解决好,何况事情的原由也没有弄清楚。于是我平静地说:“请同学们安静下来开始自习,你们俩和我去办公室。”
在办公室,他俩似乎都感到很委屈,当我让他们分别给我述说打架的原委时,双方不断争辩,各说各有理,都试图把责任推给对方。在他们的辩解中,我还是了解了事情的经过。他俩是前后座位,因为前排碰掉了后排的文具袋而发生了争执,原本是一件小事,但双方各不相让,以至矛盾激化。多亏我发现及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面对他们的争辩,我没有做他们的审判官,而是说:“我知道你们俩都很委屈,我也能理解,现在我只希望你们都先想想整个事件中,自己哪些地方做得不够好,想好了再和我说说。”听我这么一说,他们停止了争辩,都不吭声,低头不语。
我顺势悄悄地离开了办公室,到教室巡视自习情况,并故意多呆了一会儿。当我再次回到办公室时,杨同学主动上前对我说:“老师,是我不对,不该背靠桌子,弄掉了他的东西,影响了他的学习,而且出口骂人。”陈同学见对方态度诚恳,也赶忙说:“ 老师,我也做得不对,再怎么也不该动手,严重影响了全班的自习纪律。”我一看火候已到,故作商量的语气问:“那你们说今天的问题怎么处理?” 这次,先动手打人的陈同学度诚恳地走到杨同学跟前,主动握住对方的手说:“对不起,我不该动手,请你原谅。”碰掉东西的陈同学也连忙说:“我也有错,请你原谅。”
就这样,一场班级矛盾在心平气和的谈话中解决了了。在整个处理过程中,我几乎没说什么,但是效果却出奇地好。事后,我进行了总结。我想,可能就是因为在处理这个事件的过程中,对学生做到了宽容和尊重,才让我十分平静地妥善处理这场矛盾,而我的这种宽容和尊重也感染到了事件中的学生,才让他们能够深刻反思自己的问题。
班里有这样一名学生,作业拖拉十分严重。找他谈话他会答应老师今天一定完成,但到第二天检查却依然交不出作业来。老师们对他也是无计可施。怎么办?我想我得重新考虑转化他的方法。
一天放学前,我又找到了他,与往常不同的是,当他表态今天一定完成作业后,我没有到此为止,而是进一步追问他:“你准备怎样确保作业今天一定完成呢?”他迟疑了一下,说:“今天一定抓紧时间做。”
这方法虽毫无创意,但对他而言居然见效了,他破天荒地当天交了作业。于是我趁热打铁,当着全班同学说:“同学们,老师今天要表扬小张同学,因为他按时完成作业了,我们一起为他掌声!”教室里随即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听到这掌声,他有些羞涩,但是脸上洋溢出笑容…… 我知道他体验到了完成作业的甜蜜。放学了,我又找到了他,问他:“以后的作业能按时完成吗?”他说:“行”,我感觉到他的语气很坚定,我相信他一定不会令我失望。之后,他果然每次都能按时交送作业,而且做得非常认真。
这事过去了,但对我的启示是很深的。我深刻感悟到,对于那些尝够了失败的苦涩滋味的后进生来说,如果能让他们稍微品尝到一点成功的甜蜜,那么就能很有效地帮助他们树立转变的信念,从而激励他们不断走向成功。
冰心说过:“世界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也没有一个学生不可爱。”每个学生都是一本需仔细品读的书,是一朵需要耐心浇灌的花,是一支需要点燃的火把。一个孩子,如果始终生活在批评中,他就学会了自责;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生活在认可中,他就学会了自爱。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给学生对一些鼓励,多一些欣赏,同时也不断自我反思总结,陪伴学生共同成长!
代永志老师用故事述说教育,且行且思。他用耐心、细心汇聚爱心,沁润学生心灵,点亮每一个学生的心灯,努力唤起每一个学生积极向上的进取心,帮助他们重拾信心。正是他的教育智慧和用心陪伴,才换来了学生一天天的蜕变,也让他成为了学生的良师益友。
文稿:代永志
校对:刘晓丽
审核:齐梦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