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1 阅读数:0 作者:高中部 刘祖龙
为及时总结2023年高考试题特点,分析高考命题趋势,进一步提高高考备考工作的针对性、科学性和课堂教学的实效性,6月7日高考语文考试结束后,在学部的指导下,高中语文教研组深入开展了2023年高考试题分析及研究系列活动。
6月7日下午,高考语文考试刚刚结束,受安徽省委表彰的安徽文化方面的“十佳名家”,安徽著名作家、文艺评论家、国学专家、电影编剧,现任北外新华高中语文教师的罗会松老师,便第一时间对高考作文鞭辟入里地进行精准解读,《颍州晚报》、《新民晚报》、《颍上热线》等多家报刊媒体开辟专栏登载罗老师的作文分析。
2023全国高考语文新课标Ⅱ卷作文分析
北外新华 罗会松
一、读懂材料和要求
先看材料本身。从材料中关键词“安静一下,不被打扰”有三个信息。第一是孩子们感到学习太紧张,需要“安静”。第二个信息是安静的频率是“一下”,不是一直“安静”。第三个信息是“安静一下”,说明孩子们一直不得安静。“不被打扰”,说明学生一直在被“打扰”,对待打扰,孩子们是不欢迎的,甚至是反感的。“在当代青年中也不鲜见”,可以理解为学生得不到安静,渴望安静已经成为普遍现象,需要引起家长、学校、社会的普遍关注和重视。“在学习、生活中”,表明学生不安静或渴望安静范围所在。“有时需要一个自己的空间”,包括社会空间、学校空间、家庭空间,特别是心灵空间、个性空间。拥有空间的目的是三个词“放松、沉淀、成长”。这个目的是正能量的,是拒绝压力过大、拒绝浮躁、拒绝不思进取的目的。
再看要求本身。1.“选准角度”。也就是从一个角度、一个层面、一个方面说开去,不能面面俱到,要以小见大;2.“确定立意”。也就是本文的中心,也是文章的灵魂。这个灵魂的确立,要从材料中自然而然的获得。中心是唯一的,不能“既是此也是彼”或者“不是此就是彼”。也就是说中心要“明确”。还要“正确”,不能违反客观规律和人们的认识规律,可以创新,可以辩证,但不能是”奇谈怪论”。要用发展的、辩证的、全面的观点写文章;3.“明确文体”。文体无非是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小说、诗歌、散文、小剧本。作为有了一定思辨能力的高中毕业生,最稳妥的还是写议论文。这次要求居然舍去了“不要写诗歌”,发人深思。不过同学们可以在文章中穿插诗歌竖行排列,不但加快了行文的速度,还可以增加文采,但不能太多。需要反复提醒的是,文体的属性一定要突出,不能“四不像”。议论文可以记叙、描写、抒情,但不能冲淡议论的主体;4.“自拟标题”,千万不能忘记,否则文章就没有了“眼睛”,不但要扣标题分,而且影响对整个文章的评价。议论文,标题最好与文章的观点一致;5.“不得套作、不得抄袭”。套作是对别人文章的稍加改动,抄袭是对别人文章的不加改动的照搬照抄。都是恶劣的文风和学风,也不利于公平公正选拔人才,往往不符合材料实际,阅卷人往往一望便知,会严加扣分的;6.”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也就是学生所属的地区、学校、标志性建筑、学生和学生密切相关的人名,一旦暴露,在阅卷时候倘若遇到熟人,有失公允。
二、立意及角度
立意角度要么家庭、要么学校、要么教师、要么国家教育体制。论述方面可以从尊重孩子的人格,尊重学生个性和发展个性,培养孩子自主成长,防止以爱或教育为名义捆绑学生,不要把教育者自己的名利、意愿和偏见强加给学生,科学对待学生青春期、叛逆期的成长阶段,注意教育的间歇性和有效性,适当拉开距离形成教育之美,给学生空间不是放手不管而是创造学生更好的成长环境,给学生空间,不是放任自流,而是要有效的引导,教育不能资格化而忽视教育主体的独立性,不要因为教育的社会化造成教育者的工具化从而失去人性化,给学生空间要从国内国际大环境和社会需求去定位。
三、注意事项
如果写材料作文,首先有标题,其次要有大观点(中心论点),其次要有至少三个分论点支持大观点。要有理论论据和事实论据支撑观点。一般情况下要符合人的认识规律或议论文的写作思路,那就是:提出观点(引论)、证明观点(本论)、得出结论、重申观点(结论)。同时,既然是材料作文,开头要适当引述材料,中间要联系材料,结尾要回到材料。不能材料和文章"水油分离"。
四、命题评价
个人认为作文命题是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敏锐体察青少年成长的普遍现象,关怀学生健康发展,具有忧患意识和强烈的时代感。从学生写作角度有可写性,选择性,探究性,抒情性,导向性、防套性、难易性和区分性。区分性,就是都会写,但水平有高低。从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本身来看,均衡型、主次型、取舍型、条件型、辩证型兼而有之。体式驱动、对象驱动、内容驱动、思维驱动、比较驱动或幽或显,可以看出命题者的高明。
语文正高级教师,安徽省语文特级教师,阜阳市首届名师,阜阳市教育局“赵文汉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阜阳市“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会长,阜阳师范大学“基础教育专家库”成员,原安徽省高考语文命题组成员,现任北外新华高中语文教师的赵文汉老师示范撰写高考作文,圣手之作,字字珠玑。
北外新华 赵文汉
是的,正如材料中所说,“安静一下不被打扰”,如今已经成为当下很多青少年的想法。我以为,当下的青少年有这种想法是没错的。
当下,青少年中之所以会有如此的想法,很显然,那是因为他们的生活被打扰到了,这种被打扰的生活,吝啬到了连“安静一下”的功夫也不给的程度。
那么,是谁打扰到了青少年的生活了呢?首先是他们的父母。父母们由于被人根植了的“不能输在起跑线”的理念在作祟,便不给孩子留下片刻的“安静”。上学的日子自不必说,节假日也会被父母们安排得满满的。校外培训机构各种大力的宣传,让父母们欲罢不能,面对着各种各样的辅导班,父母们一报就是好几个。无论穷富,在孩子上辅导班问题上,所有的父母都表现出了一种“不差钱”的大方。每周两天的休息日,会被安排去四个辅导班上课,上午学数学,下午就得去学物理,忙得孩子脚不连地,比上学的日子,还苦还累。
节假日,顾名思义,它是用来休息的,它是用来“安静一下”的。可是,青少年本来可以用来“安静一下”的节假日就这样被打扰了,打扰得片刻安静的功夫也不留。
打扰青少年安静的,不光是他们的父母,还有他们自己。假如父母们不安排他们去上培训班,让他们待在家里,他们就一定能让自己“安静一下”吗?估计能安静下来的人不会很多。
他们中的不少人,会利用这个机会抱着手机不丢,玩手游玩得夜以继日,连饭都不愿意吃。沉溺于网络,沉湎于电游,忙得不亦乐乎!哪里还有“安静”可言呢?所以说,打扰青少年生活的,还有他们自己。
这样说,对青少年也许有点不太公平。假如没有电游,假如网络上没有干扰青少年的内容,他们不就可以安静了吗?因此说,打扰青少年生活的还有社会环境。说到社会环境,打扰青少年安静的,又何止网络这一项呢?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青少年在“张”之余,还需要“驰”一下。人是需要“安静一下”的,不能老是处在忙碌中。忙碌之后,需要“安静”,在“安静”中放松神经,在“安静”中放飞心情,尤其是正在成长的青少年更应该如此。
在“安静”中积蓄力量。人不能老是支出,老是支出就有可能出现“透支”现象。在忙碌了一阵子之后,让人安静下来,用安静来积聚下一轮忙碌的力量,这样做才能保证人的力量源源不断,才能保证人的持续发展。
“安静一下”不是“躺平”,不是在安静中涣散了精神,不是在“歇口气”的过程中松懈了斗志,而是在为继续努力奋斗积聚新的力量。因此“安静一下”是另外的一种“有为”,是努力奋斗的另一种表达方式。
老是被打扰,肯定是不利于青少年成长的,要给他们“安静一下”的机会,让他们用另外的一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努力奋斗”——在安静中沉思,在安静中自省,在安静中积聚新的力量,以便于顺利成长。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6月9日,语文教研组开展了“同做共研高考真题”教研活动。通过研做真题,老师们加深了对高考试题的认识,并借此统揽了最新高考动态。同时,也在不断反思备考阶段存在的不足,聚智共谋教学策略,切实提高自身应考与指导能力。以考促学,以题促研,以研促教,为学生取得优异成绩提供了有力支撑。
研无止境,笃学致远。在赵文汉老师的引领下,语文组全体教师结合自身研做考情,凝智聚力,精研深析语文高考试题。分析试题的情境材料、设问角度;精研试题呈现的课标要求;根据试题难度与学生现有能力水平,科学预判学生答情;针对不同题型探求破题技巧,精析解题思路,构建答题逻辑,并共同商榷网络参考答案。
“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本次高考试题分析及研究系列活动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次有效实践,为老师们以更专业、多维的视角去审题、破题、解题,实现以“题”优化教学,以“题”促进成长,实现“教”与“学”的跨越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心中有方向,脚下有力量。高中语文组将继续秉承扎实的工作作风,以学校为成长平台,以名师为方向引领,坚守初心,合力共进,精耕细研,以笃行再续辉煌,为学校发展贡献力量!
文字:刘祖龙
校对:刘晓丽
审核:齐梦皖